了解最新公司动态
在前几年深圳开启上网本制造时代,最多的时候也有上百家的厂商都跑过来干,但是到了现在为止,还在继续做笔记本的厂商已经不超过10家,竞争的如此激烈,主要是因为上网本的市场在不停萎缩,容纳不了这么多的厂商同时生存,有些厂商依靠资金链优势、成本优势及快速的售后响应,淘汰掉一些成本优势差、响应时间慢的厂商。也有另外一些笔记本公司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,把几个商家联合起来,这样无论从资金链,还是出货量、销售量方面就比起以前自己单打独斗要强大的多。
现在的平板电脑和当初的笔记本市场虽说不完全一样,但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,平板电脑的市场规模比上网本要大许多,这是一个从零开始的市场,不像笔记本一样,芯片是独家垄断,整机也被几个品牌长期霸占,现在做平板电脑的厂商多了很多,深圳的平板电脑从2010年开始发展,在发展的第一年,由于上下游还处在摸索阶段,大量客户涌入,那时候是一个求大于供的时代,很多客户都在到处找货源,很多产品还没生产出来,就已经被预订一空,哪怕是问题多多的机器,也都能很快卖掉。到了第二年,很多人已经摸出门道了,上游的芯片商也不断冒出来,从刚开始只有瑞芯微、VIA、三星几款芯片,到现在已经冒出10多家在市场中有流通的芯片商,中游做方案和下游厂商也是呈爆炸式的增长,由于竞争激烈,产品的价格不断的往下调,所以在2011-2012年,降价成了市场的主旋律,没有最低,只有更低。厂商几乎都采取公模公板的方式,推新品的速度慢了许多,一款新品从研发到最终量产,要经过几个月甚至要大半年的时间,如果真正等产品开发出来上市销售的时候,当初在开发的时候认为很有优势的价格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,这时候可能想着不是怎么赚钱,而是想着怎么样能够尽快处理掉手上这些货。除非有一些独具慧眼的厂商,开发出的产品受到市场喜欢,但这个成功几率已经很小了。
而从去年到今天,价格已经成为了用户的主要导向。实际上,在市场上热销的产品,往往都只有几款产品,这几款产品谁能把价格做得比别人低,同时又兼顾质量,那就不愁出货量。一些大的订单,客户都会综合几个厂商的报价,实地考察厂商的实力,供货能力等等,一些规模小点的厂商,很难接到这种大单,要不价格没优势,要不就是规模不够看。而这些订单量大的厂商,成本上也会越来越有优势。就像目前,有些厂商厂线上24小时忙个不停,连接订单都没空,有些厂商门可罗雀,还在为订单拼命奔波。
现在越来越多的厂商,开始采用和客户绑定的方式,进行深入的合作,或者采取互相参股的模式,其实这个就是组合在一起抱团取暖,大小厂商都在做,在目前平板电脑的产业链中,涉及的主要环节有模具开发、方案开发、物料采购、PCBA贴片、整机加工和销售渠道,能进行整个供应链整合的厂商很少,比如爱键,但这样的厂商必竟是少数。而一些规模小点的厂商,一般就只占其实的一、两个环节,而如果能一起联合的话,那么在研发、采购、销售等实力就会增强,成本也会降低,这也不失是一种好方法。